- 通政院
- 元官署名。 掌驿传。 忽必烈时于全国置驿站, 称站赤, 并于各冲要之处置脱脱禾孙(查验者)以监察驿政, 盘查往来人员。 至元七年(1270), 置诸站都统领使司, 总管各驿站。 十三年(1276), 改称通政院。 次年, 分置大都、 上都两院。 二十九年(1292), 又置江南他院。 大德七年(1303), 废通政院, 至大元年(1308)复置。 至大四年(1311)又废, 汉地事归兵部; 同年又在两都复置, 只管蒙古地区。 延祐七年(1320)仍兼汉地事。 长官为院使, 下设同知、 副知等官。
* * *元官署名。 掌驛傳。 忽必烈時於全國置驛站, 稱站赤, 並於各沖要之處置脫脫禾孫(查驗者)以監察驛政, 盤查往來人員。 至元七年(1270), 置諸站都統領使司, 總管各驛站。 十三年(1276), 改稱通政院。 次年, 分置大都、 上都兩院。 二十九年(1292), 又置江南他院。 大德七年(1303), 廢通政院, 至大元年(1308)複置。 至大四年(1311)又廢, 漢地事歸兵部; 同年又在兩都複置, 只管蒙古地區。 延祐七年(1320)仍兼漢地事。 長官為院使, 下設同知、 副知等官。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